廢棄欄目
陜金資資訊動態(2021年11月8日)
1、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指出,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支持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等產能;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
2、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十四五”期間煤電機組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11月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科學確定本地煤電機組改造升級目標和實施路徑,研究制定本省(區、市)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對供電煤耗在300克標準煤/千瓦時以上的煤電機組,應加快創造條件實施節能改造,對無法改造的機組逐步淘汰關停,并視情況將具備條件的轉為應急備用電源。“十四五”期間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
3、商務部:到年底,新車銷量有望達到2600萬輛,全年實現正增長。機動車保有量從2011年約1億輛躍升到2.97億輛,全年有望突破3億輛,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已經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產銷第一大國。
4、四部門開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2021年11月4日,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部署,落實“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要求,深化智能制造推廣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決定聯合開展2021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
5、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實施辦法》。《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在提煉整合相關規定及部分涉及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備案事項規范性文件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統一明確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的事項范圍、辦事條件、申請材料、申請程序等,方便申請人操作執行。
6、9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7378億元。1-9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56155億元;截至2021年9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89584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36181億元,專項債務153403億元;政府債券287837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747億元。
7、全市場首支高等級長三角區域ESG主題信用債指數發布。11月7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交行和中央結算公司共同發布了“中債-交行長三角ESG優選信用債指數”。據了解,該指數是債券指數,代表長三角優質ESG信用債整體情況,多角度、精細化反映長三角區域優質信用債特點,可為市場提供直觀、動態的信息源和可跟蹤復制的投資工具。
8、陜西:前三季度太陽能電池出口居全國第三。前三季度我省太陽能電池出口180.1億元,同比增長88.4%,已超過去年全年143.6億元的出口規模,出口額列江蘇、浙江之后,位居全國第三。
9、推動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2021年11月1日,由工信部、山東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在濟南市開幕。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強調,要加強產業創新能力建設,扎實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促進全產業鏈優化升級。要加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力度,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要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10、江蘇省信息通信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計劃到“十四五”末建成5G基站數超過25.5萬,5G用戶普及率達到70%,5G用戶數超過6000萬。
11、內蒙古:多家煤炭企業主動下調坑口煤售價至每噸1000元以下。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伊泰集團、蒙泰集團、匯能集團和興隆集團等企業,主動下調5500大卡動力煤坑口售價至1000元/噸以下。
12、通威&天合強強聯手,通合新能源首片210mm硅片下線。10月28日,在四川成都的通合新能源Q1切片車間內,通合新能源迎來切片項目首片210mm硅片下線,210mm硅片全面高質量量產,為全球強勁的超高功率組件需求提供供給保障,推動600W+產業鏈再躍新臺階。據悉,通合新能源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年初合資建成,位于成都市金堂縣,預計年產15GW高效晶硅電池、15GW切片。這一合作項目充分發揮雙方在產業鏈各環節的領先優勢,共建光伏行業新生態。
13、SEMI: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硅晶圓出貨環比增3.3%,續創新高。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硅晶圓出貨達36.49億平方英寸,環比增加3.3%,續創歷史新高。SEMI表示,因未來幾年將新增許多座晶圓廠,預期半導體硅晶圓需求可望維持高水平。
14、科研團隊首次使用熱還原氧化石墨烯選擇性吸附、提取鋰離子。華東理工大學方海平教授團隊在實驗上使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實現了高效的Li+選擇性提取。世界上幾乎60%的鋰資源都存在鹽湖鹵水中,因此鹽湖被認為是鋰的主要來源,廢棄鋰離子電池則被認為是鋰的次要來源。然而,從鹽湖鹵水或廢棄鋰離子電池浸出液中有效分離鋰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還原氧化石墨烯膜在鹽湖提鋰和廢棄鋰離子電池浸出液中回收鋰等領域的應用,建立了開創性的道路,并為鋰資源及其它金屬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15、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石墨烯研制又有新突破。為了應對5G通信等大功率電子產品的散熱需求,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打破“課題組藩籬”,組建聯合研發團隊,研制出綜合指標優越的新產品——石墨烯導熱膜,現已建成十噸級氧化石墨烯漿料和千平米級石墨烯膜中試平臺。該產品已在多款衛星定型使用,并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科集團、中科院小衛星中心等單位的合格供貨方。石墨烯導熱膜是電子散熱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產品可以有效降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航天產品的局部“熱點”,從而提升電子產品和航天產品的應用體驗,因此對于民用和軍用電子產品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而且,預計到2022年,以此為主的散熱組件在全球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億美元,其中散熱膜的市場規模可達200億元以上,并保持每年25%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