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金資資訊動態 (2021年11月22日)
1、人民銀行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于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要加強國內外經濟形勢邊際變化的研判分析,統籌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處理好經濟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關系,做好跨周期調節,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2、國家發改委:目前工業、交通運輸等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已編制完成,正按程序報請審議。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關于“1+N”后續政策體系。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財政金融、碳匯能力、統計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撐政策。目前,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實施方案和《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程序報請審議,審議通過后將按程序印發實施。
3、探索建設數據交易平臺,“5G+工業互聯網”不斷深化融合。11月20日-21日,2021年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書面致辭中提到,要研究推進數據確權和分類分級管理,暢通數據交易流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探索建設數據交易平臺,提升數據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5G+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目前,5G深入信息消費、生產制造、民生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賦能實體、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同時,5G賦能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也給5G提出新要求,工業互聯網正面臨成本高、開發人才門檻高、數據安全等挑戰。
4、國務院: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11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前期設立碳減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礎上,再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形成政策規模,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會議提出,此次專項再貸款,按照聚焦重點、更可操作的要求和市場化原則,專項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開采、煤炭清潔高效加工、煤電清潔高效利用、工業清潔燃燒和清潔供熱、民用清潔采暖、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和大力推進煤層氣開發利用。
5、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周小全: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量2703萬噸,是同期歐盟碳市場的4倍。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介紹,截至2021年11月16日,全國碳市場共運行80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703萬噸,累計成交金額11.93億元。我國碳配額現貨交易量是同期歐盟碳市場的4倍,韓國市場的18倍,位于全球主要碳市場首位。
6、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確定。11月16日,中央預算公共平臺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本次下達總計新能源補貼資金38.7億元。其中,風電15.5億元、光伏22.8億元、生物質3824萬元。
7、11月房企銀行間發債已近300億,涉房融資回暖但分化加劇。政策密集發聲之下,涉房類融資環境有所回暖。一方面,房企銀行間債券發行提速。第一財經根據統計,截至11月21日,本月房企計劃發債規模已達296.70億元,明顯超過10月份房企境內發債總額。另一方面,銀行間市場發行的RMBS(住房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也在放量。
8、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分國別看,美國數字經濟蟬聯世界第一,規模達到13.6萬億美元,中國位居世界第二,規模為5.4萬億美元。中國于11月1日正式提出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專家表示,加入DEPA可為國內數字企業爭取有利發展環境。
9、國家能源局表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2億千瓦。突破10億千瓦大關,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在黑龍江大慶市建成投運。“十四五”期間,首個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將投資約60億元,設立光伏組件、儲能產品等4個產品實證實驗區,儲能系統、設備匹配等2個系統實證實驗區。
10、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已有50多個地級市發布氫能產業規劃。業內專家稱,國家層面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也將出臺。機構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產業前景巨大。
11、臺積電正式官宣,2nm工藝制程將延后,中科院的石墨烯成關鍵。2021年10月19日時,臺積電CEO魏哲家公開表示,臺積電的3納米制程就會2021年內,完成相關風險性測試及試產,預計2022年下半年即可實現大規模生產。魏哲家表示,臺積電的2納米制程工藝,將會在2025年內投入使用,屆時,臺積電的2納米制程工藝將會是全世界最好、最先進的制程工藝,同時,在晶體管數量與芯片良品率,以及性能都是最領先的。實際上,能夠代替硅基材料的新材料,業績認為就是石墨烯。早在2021年今年年初IEEE國際芯片導線技術會議上,IMEC就對石墨烯材料替代硅基材料進行肯定。我國中科院在去年就已經實現了8英寸成品量產石墨烯材料晶圓。未來想要用石墨烯晶圓來替代目前主流的硅基晶圓芯片,我國的石墨烯技術講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12、三星電子在美啟動6G試驗。三星美國研究中心(SRA)近日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申請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并獲得通過。三星電子計劃通過試驗確認是否可以用6G智能手機與基站進行中遠程通信。
13、IBM宣布推出首款超過1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芯片。這款芯片將使量子系統在未來兩年內在某些任務上的表現開始超過傳統計算機。
14、雙良節能拿下近600億訂單,分析師:明年硅片環節產能過剩不可避免。以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為首形成的硅片雙寡頭格局正一步步受到挑戰。雙良節能近期先后簽訂合計287億元硅料長單以及293億元硅片長單,從上下游兩方面保障硅片業務推進。分析師表示,在新老玩家同步大幅擴產背景下,明年硅片環節產能過剩已不可避免,一場價格戰恐將來襲。
15、石墨烯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商凱納股份完成戰略投資7000萬人民幣融資。據了解,凱納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石墨烯及相關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采用獨特的機械剝離工藝生產石墨烯產品,產品中的石墨烯晶格結構完整、導電導熱性能優異,廣泛應用于導電塑膠、導熱塑膠、導電涂料、導熱涂料以及鋰電池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