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金資資訊動態(2021年12月27日)
1、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四季度例會指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與逆周期調節相結合,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增強前瞻性、精準性、自主性,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更加主動有為,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2、前11個月累計結售匯順差14307億元。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11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11月,銀行結匯15093億元人民幣,售匯13484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1609億元人民幣。2021年1至11月,銀行累計結匯147420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133113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順差14307億元人民幣。2021年11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35441億元人民幣,對外付款33321億元人民幣,涉外收付款順差2119億元人民幣。2021年1至11月,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入349529億元人民幣,累計對外付款329982億元人民幣,累計涉外收付款順差19547億元人民幣。央行新提法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明年貨幣政策這些方面有重要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四季度例會于12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房地產等方面均有提及。與三季度例會內容相比,四季度例會內容有諸多調整。比如,會議強調,增強前瞻性、精準性、自主性,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更加主動有為;同時提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積極做好“加法”,精準發力等。
3、央行等部門聯合印發《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到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規劃提出七方面主要任務,包括加快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構建具有區域輻射力的金融市場體系、構建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金融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全球資本配置的內陸金融開放體系、建設法治透明高效的金融生態體系、推動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另外,探索建設西部數據資產交易場所。
4、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征求意見。12月24日,證監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國務院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提出了修訂建議,研究起草了《國務院關于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將境外上市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實施備案管理,并明確監管紅線。建立境外上市監管協調機制,明確境外發行上市涉及安全審查的,應當依法履行安全審查程序;與境外證券監管機構建立備案信息通報機制,加強跨境證券監管執法合作。增強制度包容性,在股權激勵等情形下,境外直接發行上市可向境內特定主體發行;對境外直接上市“全流通”業務一體適用備案管理;放寬境外募集資金、派發股利的幣種限制,明確可通過人民幣進行。證監會表示,在遵守境內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備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
5、國家能源局:預計2021年全年原油產量1.99億噸、連續3年回升。12月24日下午,202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總結2021年能源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效。國家能源局公布2021年能源成績單,預計2021年全年原油產量1.99億噸、連續3年回升,天然氣產量2060億方左右、連續5年增產超百億方,頁巖油產量240萬噸、頁巖氣產量230億方、煤層氣利用量77億方,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6、2021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裝機均超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全國抽水蓄能電站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479萬千瓦,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預計250萬臺左右。
7、工信部: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下鄉活動。12月23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挖掘內需潛力。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對智能網聯汽車、冰雪裝備等既有利于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又代表科技發展方向的產業,加大培育力度,支持規模化發展。
8、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2022年要努力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強預期引導,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強化省級政府監督指導責任,保障剛性住房需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強金融、土地、市場監管等調控政策協同,堅決有力處置個別頭部房地產企業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
9、國際能源署:全球燃煤發電將創歷史新高。國際能源署預測今年燃煤發電將創歷史新高,同時呼吁各國政府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解決燃煤排放問題。這個設在巴黎的機構在年度煤炭報告中說,全球燃煤發電量繼2019年和2020年下降后,2021年將上漲9%,達歷史新高。
10、第三輪鋰鹽漲價來襲,有鋰企收到30萬元/噸報價。另受下游需求拉動,鋰鹽供給不足,上游企業基本不執行長單。有鋰鹽企業預計,明年精礦將迎來最緊缺時刻。恒力石化進軍鋰電隔膜領域,加碼化工新能源材料市場。恒力石化旗下康輝新材料將引進日本芝浦機械株式會社和青島中科華聯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線共12條,年產能16億平方米。
11、海南自貿港探路海洋新基建,全國首例海底數據中心項目落戶三亞。海底數據中心是將服務器安裝在密封的壓力容器中,安放在海底,用海底復合電纜供電、并將數據回傳至互聯網,利用大海進行熱交換,有效節約能源和資源。
12、十年蓄勢,常州石墨烯相關產業躋身“國家隊”。2011年,常州市、區兩級政府出資5000萬元,成立了全球第一家專業從事石墨烯研發和產業化的新型研發機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總投資20億元,建設常州石墨烯科技產業園。十年過后,目前常州形成了150余種原創石墨烯產品,創造全球首創科技成果14項。產業集群水平領跑全國。常州石墨烯產業匯聚40多個團隊、160多家企業,年產值約40億元,形成了涵蓋石墨烯裝備、材料制備、新能源、復合材料、熱管理等領域的產業布局,培育了第六元素、二維碳素、富烯科技、杉元科技、碳索新材料等龍頭企業,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13、硅片硅料產能賽跑,明年誰還能賺到錢?12月21日,大全能源30萬噸高純工業硅+20萬噸有機硅+20萬噸高純多晶硅的產能擴張配置不由讓業內乍舌,上一個同時具備三大產業的龍頭,是也于近日宣布對光伏進行大手筆投資的合盛硅業。硅料遭瘋搶的時候,有晶諾、潤陽、寶豐、青海麗豪、同德化工等新玩家積極布局,硅料價格出現松動的時候,現在仍有實力強悍如合盛硅業、信義光能等龍頭企業毅然搶灘,而2022年已經確認的頭部企業產能投放進度便已經接近百萬噸。比硅料擴產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硅片企業的一窩蜂涌入。對比硅料,硅片的生產周期更短,技術壁壘更低,更多新玩家跑步進入硅片,同時隨著一體化企業的不斷擴產以搶占市場份額,《全球光伏》統計2021年底硅片產能已經達到400GW以上。
14、中欣晶圓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竣工,月產可達20萬枚。中欣晶圓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竣工,月產可達20萬枚中欣晶圓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竣工,月產可達20萬枚。“12月20日,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竣工儀式舉行。12月20日,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竣工儀式舉行。中欣晶圓消息顯示,江蘇南通四建集團公司外企事業部總經理史培宇表示,中欣晶圓“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新增能容納20萬12英寸大硅片產能的無塵室車間及配套的純水,氣體化學品供應系統。項目從2021年3月份開始籌劃,到12月20日竣工,建設時間共計歷時9個月左右。據透露,本次“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將助力中欣晶圓12英寸硅片產能在2022年底增加至每月20萬枚。
15、12/14nm不死!AMD向GF追加31億元晶圓。日前,AMD悄悄給旗下12nm/14nm芯片“續了命”。在提交的8K文件中,AMD向GlobalFoundries(GF,格芯)追加了5億美元(約合31.85億元人民幣)的晶圓,并將合作期延長到2025年。這一變化的背景是,今年5月份,AMD和GF簽署新的晶圓供應協議,總價16億美元,時間跨度從2022到2024年。協議期突然延長似乎意味著對于AMD來說,12/14nm還要堅持服役一段時間。雖然AMD如今的主力CPU、GPU等都是7nm工藝,但12nm/14nm仍然用在CPU的I/ODie制造以及早期的銳龍產品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