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金資資訊動態(2022年4月4日)
1.3月分經濟景氣度有所回落。據國家統計局網站3月31日消息,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5%,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制造業總體景氣水平有所回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8.4%,比上月下降3.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景氣度降至收縮區間。
2.證監會等四部門發文便利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4月2日,證監會會同財政部、國家保密局、國家檔案局就修訂《關于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簡稱《規定》)公開征求意見。要點一:刪除了原《規定》關于“現場檢查應以我國監管機構為主進行,或者依賴我國監管機構的檢查結果”的表述。要點二:明確境外監管機構在中國境內進行調查取證或開展檢查的應當通過跨境監管合作機制進行,證監會和有關主管部門依據雙多邊合作機制提供必要的協助。這為跨境監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3.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信息披露指引。3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信息披露指引,重點規范上市公司以及控股股東等相關方的重整、和解及破產清算事項,將預重整納入規范范疇。同時,對內幕交易防范、停復牌管理、破產事項的實施等提出要求。指引明確,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期間,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原則上不停牌,如確需停牌的,公司應當提出申請。
4.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出爐。3月2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主要發展目標,其中包括2022年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5.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近日發布《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鼓勵太陽能發電、風電等企業“走出去”,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等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鼓勵企業開展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投資合作,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煤電項目,穩慎推進在建境外煤電項目,研究推動鋼鐵等行業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發展。
6.上交所多措施支持民企債券融資。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1年末,在上交所市場已累計發行創新創業債288億元、科創用途公司債95億元、綠色債2,672億元、疫情防控債1,078億元、紓困債591億元。未來將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債、高成長產業債、創新創業債等品種;鼓勵市場機構通過創設信用保護工具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推進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等增信工具落地;鼓勵民營企業優先發行基礎設施公募REITs、類REITs等基于資產信用的證券化產品等。
7.財政部等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公告。4月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公告,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
8.平安特管發布2022年2月網絡拍賣交易指數。受到春節假期影響,2022年2月全國不動產掛拍資產量、成交量較1月均出現顯著減少;成交價格上,除土地類資產本月變現指數下降外,居住類資產、商用類資產、廠房類資產本月變現指數上升。
9.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成為債券市場熱點話題。證監會近日表示,近期擬推出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優先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民營企業發債募集資金。此項舉措的推出,將進一步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的工作要求,拓寬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增強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質效。
10.全國首單央企地方AMC-ABS成功發行。3月23日,由深圳擔保集團旗下深圳市深擔增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信用增進的華泰-招商平安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這是全國首單有外部增信機構參與的AMC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也是深交所首單出表型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獲得了全行業全市場的高度關注與認可。
11.標普高盛商品指數GSCI一季度飆升近34%。自2月底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大宗商品從原油到小麥,從棉花到“妖”鎳都紛紛出現上漲,作為全球原材料價格的晴雨表之一的標普高盛商品指數GSCI在第一季度已經攀升了近34%,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12.中國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板塊稅前利潤占比超70%。截至2021年末,中國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板塊總資產9974.93億元,收入總額770.90億元,稅前利潤141.94億元,在集團總資產、收入總額和稅前利潤中的占比分別達到63.8%、78.9%、73.2%。新增收購金融類不良債權資產485.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5%;全年收購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110.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18%。
13.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專項核查已于近日開始。為保障今年到明年開春發電供熱用煤穩定可靠供應,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專項核查工作已于3月30日正式開始。按照要求,煤炭企業簽訂的中長期合同數量應達到自有資源量的80%以上,發電供熱企業年度用煤應實現中長期供需合同全覆蓋。同時要求,每筆煤炭中長期合同必須在合理區間內明確價格水平或執行價格機制。
14.中國華融2021年扭虧,中信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3月29日,中國華融發布2021年業績公告,2021年華融扭虧為盈,凈利潤19.86億元。此外,華融在港發布關于股東權益變動的公告,財政部擬將其持有的本公司24.07億股內資股(占已發行總股份的3%)向中信集團增資。本次權益變動后,中信集團將持有華融26.46%的股份,原第一大股東財政部的持有股比降為24.76%。
15.陜西國資超額完成三年行動年度目標。根據陜西省國資委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陜西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整體進度完成79.37%,超額完成年度70%的目標。2022年,陜西將繼續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步伐。
16.陜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3年翻番。3月30日,陜西日報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8萬億元,同比增長30.7%。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19年的5362家增加到2021年的11189家。力爭到2024年底,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其中的規模以上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十三五”末基礎上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