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金資資訊動態(2022年4月24日)
1.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國家統計局發布多項一季度重要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7%,CPI同比上漲1.1%,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上年同期略高0.1個百分點。
2.一行兩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穩增長穩市場舉措。4月22日,人民銀行、證監會、銀保監會等分別傳達學習貫徹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維護市場穩定,維護經濟穩定。
3.興業資管成功發行全國首單地方AMC永續中票。4月19日,興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發行2022年度第一期永續中期票據,發行規模10億元,期限3+N年,票面利率3.75%。這是全國首單地方AMC永續中期票據。
4.期貨和衍生品領域迎來“基本法”。2022年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以下簡稱《期貨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據了解,《期貨和衍生品法》補齊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法律“短板”,為促進規范行業和市場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市場功能發揮,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5.2022年一季度全國“賣地”收入同比下降27.4%。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0日訊,財政部網站公布2022年一季度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53億元,同比下降7.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12989億元,同比下降26.5%,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958億元,同比下降27.4%。
6.1-3月光伏壓延玻璃行業出現累庫利潤下降態勢。據工業和信息化部4月22日消息,1-3月,光伏壓延玻璃行業受前期產能擴張較快、原燃料成本增加、市場需求處于淡季等因素影響,總體呈現庫存較高、利潤下降的態勢,部分企業采取限產減產的措施。
7.河南兩家AMC收購銀行資產超250億。近日,河南資產發布公告稱,將以合計154億元收購洛陽銀行、焦作中旅銀行剝離的全部不良資產及平頂山銀行剝離的部分不良資產。中原銀行與中原資產簽訂資產轉讓協議,以總價100億元出售資產。
8.新型熱光伏電池發電效率可達40%。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熱光伏(TPV)電池,能夠比傳統蒸汽渦輪機更有效地將熱量轉化為電能。研究人員計劃將這種熱光伏電池整合到電網規模的熱電池中,或將影響未來的發電站和電網儲能。
9.長城資產2000億資產入市,過半為地產類。近日,長城資產與北京產權交易所、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上海聯合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阿里拍賣、京東拍賣等國內十大交易平臺,聯合開展2022年春季資產推介活動。推介資產1500余戶,涉及資產規模約2000億元,各類別項目共782個,其中376個為非地產類資產,406個為地產類資產。
10.個人養老金制度出爐!每人每年繳納上限1.2萬元。4月21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個人每年繳納上限為1.2萬元,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可投資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只能退休提取、不得提前提取。
11.光大金甌將處置76家債權資產包。光大金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于5月10日10時至5月11日10時在阿里資產平臺,對寧波中亞同和紙業有限公司等76戶債權資產包進行處置。這筆資產包起拍價為1.98億元,參拍需繳納保證金3000萬元,增價幅度為20萬元。這76家債權資產包,涉及的公司基本都是浙江寧波本土的企業。
12.逾10家上市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抬升。據財經網報道,截至14日,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中,超過10家去年末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較2020年末出現小幅上升。多位專家表示,考慮到房地產企業的集中信用違約主要從去年開始,而不良指標滯后于逾期指標,因此,2022年上市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或將持續上升。
13.信貸資產財產權信托遭窗口指導,壓降存量業務。據上證報報道,多家信托公司近日收到來自監管的窗口指導,不得新增以銀行信貸資產作為底層資產的財產權信托,存量此類業務需按照金融同業通道業務逐步壓降清理。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窗口指導的最新指示是,信托公司以銀行信貸資產作為底層資產的財產權信托“不得新增,存量壓降”。
14.國常會部署能源保供,今年新增煤炭產能3億噸!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能源保供增供的若干舉措。會議指出要發揮煤炭的主體能源作用,通力合作優化煤炭企業生產、項目建設等核準審批政策,落實地方穩產保供責任,充分釋放先進產能。通過核增產能、擴產、新投產等,今年新增煤炭產能3億噸。
15.陜西高院十條措施為秦創原“保駕護航”。4月22日,陜西高院舉行2022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宣傳周新聞發布會暨服務保障秦創原建設簽約儀式,發布了《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十條措施》,就服務產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創新法治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舉措。
16.西安發布2022年秦創原建設工作要點。日前,西安市科技局發布《西安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今年在推進秦創原建設工作中,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將保持在5%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87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萬家;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500項;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超過2200億元;累計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1400名。
17.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落地西安港。4月18日,西安港啟動首單啟運港退稅業務,標志著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正式落地。自此,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為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的內陸港,中歐班列“長安號”成為全國首個享受啟運港退稅政策的鐵路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