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2年10月24日)
1.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率自2007年以來首次突破4.5%。10月21日晚,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突破4.28%,升至4.284%,創2007年以來新高。5年期美債收益率于2007年以來首次突破4.5%。隨著美國通脹指標繼續維持在高點,美聯儲激進加息的風險居高不下,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攀升,令全球股市持續承壓。部分美聯儲官員認為有必要繼續加息,但步伐可能逐步放緩。
2.香港將設立300億港元的共同投資基金。10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報告提出,在政府投資的 " 治理體系 " 方面,其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全新的 "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并計劃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港元設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3.滬深交易所擴大融資融券標的:新納入600只股票。10月21日下午,滬深交易所同步發布了《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股票范圍》的通知,其中,深市將注冊制股票以外的標的股票數量由現有800只擴大到1200只,滬市將主板標的股票數量由現有的800只擴大到1000只。上述調整將自2022年10月24日起實施。此前,深交所已6次擴大標的股票范圍,創業板注冊制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標的證券結構持續優化。
4.三季度金融不良債權市場招標規模下降。10月20日,浙商資產研究院發布《2022金融不良債權市場交易三季度報》。整體來看,2022年三季度持牌機構招標規模約為3985億元,同比下降39.6%,非持牌機構招標規模約為553億元,同比上升20.7%;銀行成交規模約為1101億元,同比上升10.7%,AMC成交規模約為873億元,同比上升8.2%,非持牌機構成交規模約為610億元,同比上升91.2%。受到各地疫情反復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三季度金融不良債權招標規模持續下降,直到9月開始有探底回升的趨勢,整體低于2021年三季度;債權成交規模保持穩定,整體規模高于去年同期。
5.中證金融宣布整體下調轉融資費率40個基點。10月20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證金融”)官網發布消息,宣布啟動市場化轉融資業務試點,并整體下調轉融資費率40個基點。調整后各期限檔次的費率具體為:182天期為2.10%、91天期為2.40%、28天期為2.50%、14天和7天期為2.60%。據悉,此次轉融資市場化改革,旨在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務于證券公司多樣化融資需求。
6.海德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凈利5.43億,同比增長135.19%。10月17日,海德股份發布2022年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786,433,713.8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43,228,387.6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19%。報告期內投資收益4,178,137.9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3.21%,主要系去年同期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投資收益所致。
7.多地首套房貸利率降低至4%以下。自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后,多地積極落實,宣布下調首套房貸利率。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0個城市首套房商業貸款利率的下限低于4%,包括清遠、石家莊、秦皇島、武漢、天津、陽江、江門、宜昌、襄陽、貴陽、包頭和濟寧等,其中清遠的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至3.7%。
8.證監會:允許滿足特定條件涉房企業在A股市場融資。10月20日,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對于涉房地產企業,證監會在確保股市融資不投向房地產業務的前提下,允許存在少量涉房業務但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在A股市場融資。根據證監會要求,符合標準的企業包括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產業務收入、利潤占企業當期相應指標的比例不超過10%;參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產業務產生的投資收益占企業當期利潤的比例不超過10%。
9.中基協:9月末公募基金規模26.59萬億元。10月21日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6.59萬億元。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0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5家,內資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10.證監會持續推進完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機制。為拓寬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渠道,促進投資-退出-再投資良性循環,平滑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對二級市場的影響,今年7月,證監會啟動了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工作。日前,證監會已原則同意上海臨理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申請。
11.小貸行業減量提質,或迎來不良資產轉讓新試點。近期,一份由江西省金融監管局發布的《關于取消撫州市6家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試點資格的公告》被部分媒體關注報道。據記者了解,堅持提質減量是全國多數省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小貸行業的監管思路。同時,上海、廣州等地的小貸行業監管方正在考慮下調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等監管指標;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也將推進合規小貸業務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小貸公司開展不良資產轉讓等業務試點。
12.三季度新增違約房企13家,債券違約潮或近尾聲。10月19日,華創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共有95支債券違約或展期,涉及違約主體51家。在14家首次出現債券實質性違約的主體中,房地產相關企業共13家。據統計,截至10月17日,在仍有存續債的房企中,未違約及展期的民營、混合所有制房企僅剩下30余家。華創證券認為,當前對房地產行業的支持性政策密集出臺,民營房企債券違約潮有望接近尾聲。
13.平安特管發布2022年8-9月網絡拍賣交易指數。10月14日,平安特管發布2022年8-9月網絡拍賣交易指數。2022年8月,全國不動產掛拍資產量、成交量較上月增長;成交價格上,住宅、商業資產成交價增長,廠房土地、車輛資產成交價下降。2022年9月,全國不動產掛拍資產量、成交量較上月增長;成交價格上,除住宅資產成交價下降外,商業資產、廠房土地資產、車輛資產成交價增長。
14.今年以來央企上市公司重大并購重組同比增206%。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沖刺收官,央企正積極借力資本市場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19日,央企上市公司已實施重大并購重組事件同比增長206%;10家央企旗下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同比增長30%。多家機構認為,隨著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央企上市公司投資價值逐步凸顯。
15.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刷新運行紀錄。近日,中核集團發布消息稱,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標志著中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躋身國際第一方陣,技術水平居國際前列。華創證券指出,核聚變能因其清潔、環保、安全、原料豐富等特點,被認為是人類未來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如果人類掌握了核聚變能源,將擁有可使用上十億年的清潔能源。
16.前三季度陜西新登記市場主體61萬余戶。近日,陜西日報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61.65萬戶,其中企業17.55萬戶、個體工商戶43.8萬戶。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實有市場主體518.02萬戶,同比增長8.91%。其中,企業135.07萬戶,同比增長11.82%;個體工商戶375.35萬戶,同比增長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