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3年2月6日)
1.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2月1日,美聯儲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到4.50%至4.75%之間。這是美聯儲自去年3月開啟本輪加息周期以來連續第八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為450個基點。本次加息后,美國基準利率水平再次刷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峰值。美聯儲表示,持續加息是適當的,正在考慮未來加息的“幅度”;通脹有所緩解,但仍處于高位;高度重視通脹風險;就業增長勢頭強勁,失業率保持低位;將按計劃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預計三月升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85%左右。
2.1月中國制造業PMI上升至 50.1%。1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1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制造業景氣水平明顯回升;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12.8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非制造業景氣水平觸底回升。1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9%,比上月上升10.3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
3.中國資本市場迎來全面注冊制時代。2月1日,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這標志著經過4年試點后,股票發行注冊制將正式在全市場推開。意見要點包括:全面實行注冊制不僅涉及滬深交易所主板、新三板基礎層和創新層,也涉及已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主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轉融通機制,擴大融券券源范圍;證監會將轉變職能,加強對交易所審核工作統籌協調和監督,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行為。
4.央行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1月29日,據人民銀行網站消息,近日人民銀行印發通知,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一是碳減排支持工具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將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金融機構范圍;二是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延續實施至2023年末;三是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延續實施至2023年6月末,將中小微物流倉儲企業等納入支持范圍。央行表示,將繼續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5.中國信達設立200億元的危困企業投資基金(二期)。近日,中國信達發起設立危困企業投資基金(二期),持續強化破產企業紓困救助。基金注冊規模達200億元,投放范圍覆蓋破產重整流程各個環節。近期,危困企業投資基金(二期)通過為北京某日化集團破產清算提供資金支持,徹底化解該集團五家破產企業職工債權風險,積極幫助企業引入產業投資人,迅速解決500余名職工工資停發、社保斷繳等實際問題,為推動破產清算進程、維持企業穩定運營、維護區域社會穩定發揮了關鍵作用。
6.平安特管發布2022年12月網絡拍賣交易指數。近日,平安特管正式發布2022年12月網絡拍賣交易指數。2022年12月全國不動產掛拍資產量較上月增長、成交量較上月增長;成交價格上,除商業資產成交價增長外,住宅資產、廠房土地資產以及車輛資產成交價下降。全國整體掛拍資產量、資產成交量增長,成交率下降。全國整體掛拍資產量、資產成交量增長,成交率下降。12月掛拍資產數量共計80709.0筆,環比增長13.34%;新增掛拍金額1183.56億元,環比增長27.47%,同比增長10.65%。成交量17370.0筆,環比增長9.06%;資產成交率48.06%,較上月減少1.99%。
7.606家機構已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近日,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有限公司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月13日,已有606家機構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其中,商業銀行機構434家(含分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他5類機構合計為172家(含分公司)。2023年以來,已有4家城商行、1家消費金融公司、1家金融租賃公司已開立了上述賬戶,這是自去年12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后,上述三類機構首次參與試點。業內人士分析稱,個貸批轉仍屬于新興業務,交易雙方面臨資產包定價難、轉讓流程合規及操作風險大等痛點。
8.國內首個海外上市房托大信商用信托違約。近日,在新加坡上市的大信商用信托未能支付1310萬美元貸款的利息,宣布對澳門國際銀行貸款違約。這是國內首家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違約。據了解,大信商用信托是中國大陸首個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民營商業地產企業商業信托,總資產管理規模約為123億元人民幣。大信商用信托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遠洋資本,2021年10月,遠洋資本成功收購新加坡大信商用信托管理有限公司70%股權。
9.2022年全國發行地方債約7.37萬億元。1月28日,財政部發布2022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余額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98億元,全部為專項債券;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915億元,其中一般債券403億元、專項債券512億元。2022年,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47566億元,其中一般債券7182億元、專項債券40384億元;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73676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2360億元、專項債券51316億元。2022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376474.3億元。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350618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剩余平均年限8.5年,平均利率3.39%。
10.2022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71%。2月3日,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79.4萬億元,同比增長10.0%,行業主要經營和風險指標均處合理區間。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3.8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699億元。不良貸款率1.71%,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為78%,保持較低水平。202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資產3.1萬億元,其中不良貸款處置2.7萬億元。
11.2022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16萬億元。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3.9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房地產貸款增速回落,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提升。2022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16萬億元,同比增長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個百分點。2022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69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個百分點。
12.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0%。1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4038.5億元,比上年下降4.0%。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3.0%;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610.9億元,下降2.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039.6億元,下降9.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638.4億元,下降7.2%。
13.央行:截至2022年末全國小額貸款公司共5958家,貸款余額9086億元。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958家。貸款余額9086億元,全年減少337億元。其中,江蘇省小額貸款公司最多,共579家;另外,廣東省共404家,河北377家,遼寧321家。重慶貸款余額最高,共2384.18億元,廣東貸款余額1008.35億元,江蘇貸款余額762.09億元,浙江貸款余額502.76億元。
14.浙商資產研究院發布《全國網絡司法拍賣2022年年度報告》。近日,浙商資產研究院發布《全國網絡司法拍賣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主要網拍平臺的全國司法拍賣房產標的共計786731件,同比上升37.6%。細分到房產類型,2022年全國住宅房產拍賣標的共計513105件,同比上升40.42%;全國商業房產拍賣標的共計260994件,同比上升36.61%;全國工業房產拍賣標的共計9487件,同比上升10.58%。分省看,除上海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外,其他15省市2022年司法拍賣房產總標的數同比增加,其中安徽、河北、湖南、廣西、四川、重慶增幅高于全國平均。
15.安徽省政府發布盤活存量資產實施方案。1月28日,安徽省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實施方案的通知》,是全國首地落實國務院19號文的省份。方案提出,要加快落實盤活條件。對前期工作手續不齊全的項目,按照有關規定補辦相關手續,加快履行竣工驗收等程序。對產權不清晰的項目,依法依規厘清產權,盡快完善地籍調查,做到權屬清楚、面積準確、界線無爭議。根據存量資產項目具體情況,有序做好資產價值認定、國有資產轉讓、債權債務處理、涉訴案件處置、人員分流安置等工作。
16.我國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1月28日,發改委等19部門發布《關于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要分類引導大型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推動安置區與所在城鎮一體化建設發展,推進產業園區安置區產城融合發展,促進農村安置區城鄉融合發展。要加快搬遷人口市民化進程,推進有序落戶城鎮,提高融入城鎮能力,強化合法權益保障。要推動縣域產業特色化發展,提升安置區后續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區域產業協作幫扶,提升縣域特色產業輻射帶動能力。
17.中汽協: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1.2倍。1月28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2年,汽車出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屢創月度歷史新高,自8月份以來月均出口量超過30萬輛,全年出口突破300萬輛,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出口8.2萬輛,環比下降14.2%,同比增長3.6倍。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汽車企業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乘用車出口252.9萬輛,同比增長56.7%;商用車出口58.2萬輛,同比增長44.9%。
18.上海市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1月29日,《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發布,出臺32條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在助企紓困方面,全面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包括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六稅兩費”等。2023年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繼續按照0.5%收取擔保費,鼓勵區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率繼續減半收取。鼓勵各區對中小微企業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獲得的銀行貸款,實行貼息貼費政策。
19.1月百強房企銷總額與拿地總額同比分別下降31.7%與29.4%。1月31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3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稱,2023年1月,百強房企銷總額為4223.3億元,同比下降31.7%,較去年同期降幅擴大8.6個百分點,主要由于1月逢春節假期,且市場活躍度有所下滑。2月1日,中指研究院發布《2023年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報告指出,2023年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591億元,同比下降29.4%,受重點城市僅一城土拍及春節假期錯峰的影響,供應量呈季節性回落,企業拿地節奏明顯變緩,拿地企業主要以地方城投及本土民企為主。
20.1月貝殼50城二手房價格指數歷時17月首次止跌。2月1日,貝殼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貝殼50城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2%,這是自2021年8月連續17個月環比下跌以來首次止跌,同時帶動同比跌幅收窄。分城市看,50城中約六成城市二手房價格本月止跌,止跌城市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重點城市群。在監測的103個城市中,首套利率低于4.1%的城市共30個,1月16日統計為19個。其中二線城市8個,其余均為三四線城市。
21.八部門: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試點期為2023-2025年。主要目標為: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等。
22.西安市一季度136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1月28日,西安市一季度136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218億元,年計劃投資624.5億元,項目數量、總投資、年度投資分別較上年增加221個、5045.96億元、64.49億元,涵蓋了創新驅動、先進制造業、傳統產業升級、現代服務業、社會事業和文化旅游、新型城鎮化推進、基礎設施、民生保障和生態環保8大領域。136個重點項目中,創新驅動兩鏈融合發展工程8個,總投資439.78億元,年度投資111.88億元,包括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二期、兩鏈融合數創促進中心等項目。
23.西安市春節期間重點旅游景區累計接待人次同比增長160%。1月29日,據官方媒體報道,西安市春節假期監測的15家重點旅游景區累計接待227.79萬人次,同比增長160%,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過夜游客占比提升12.96%,過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數達到4.24天,星級飯店出租率達到80.12%,過夜游客拉動旅游收入顯著增強。文旅消費成為帶動西安市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其中,歷史文化類景區人氣爆棚,城墻景區接待游客同比2019年增長145%,碑林博物館接待游客同比2019年增長32%;國風濃郁的特色街區受到游客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