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3年2月27日)
1.證監會啟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2月20日,中國證監會官微發布消息稱,證監會啟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工作,支持不動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次試點工作是證監會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決策部署,健全資本市場功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盤活存量,支持私募基金行業發揮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重要舉措。考慮到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的規模較大、期限較長等特點,投資者需要有更高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試點基金產品的投資者首輪實繳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
2.銀保監會:鼓勵全國性銀行向山東傾斜不良資產處置政策資源。2月20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印發銀行業保險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實施意見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3〕11號文)。通知指出,鼓勵全國性銀行向山東傾斜不良資產處置政策資源,加快工作節奏和處置進程;指導銀行機構完善大型企業債務融資監測預警機制,提前制定接續融資和債務重組預案,積極配合地方推進重點企業風險化解及遺留問題解決,確保重點企業風險和擔保圈風險一體化處置;積極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3.重慶銀保監局:鼓勵金融機構以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信貸資源。2月20日,重慶銀保監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商務委聯合印發《金融支持消費恢復助力擴大內需若干措施》,推出十四條具體工作措施。鼓勵金融機構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信貸資源,落實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差異化容忍度等政策,支持普惠小微貸款穩步增長。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和數據治理,持續豐富行業、產業、企業和消費者數據維度,增強客戶畫像和風險識別能力,精準對接個性化金融需求。優化內部考核機制,完善不良容忍度差異化考核和相關盡職免責規定。
4.央行、銀保監會就《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起草的《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指出,加強住房租賃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支持商業銀行向各類主體新建、改建長期租賃住房發放開發建設貸款,期限一般3年,最長不超過5年。支持發放住房租賃經營性貸款。拓寬住房租賃企業債券融資渠道。優先支持國家政策重點支持區域及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開展REITs試點。
5.信托監管會議:2023年風險資產處置不少于3000億。2月21日,2023年度信托監管工作會議召開。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目前房地產信托及信政業務的風險防控壓力仍然較大。房地產信托成為行業風險最為集中領域,且房地產信托違規現象仍然突出,仍有公司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會議指出,要加大風險資產處置力度。持續督促信托公司加強資產估值管理,提高風險資產處置的主動性和及時性。鼓勵信托公司強化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積極探索靈活創新風險資產的處置方式,推動信托公司穩步參與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2023年全行業風險資產處置目標為繼續定位不少于3000個億,并爭取風險資產總額有所下降。
6.北交所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務。2月20日,北交所正式啟動股票做市交易業務。這意味著北交所開始實施競價交易與做市交易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共有36只,最新總市值合計1122.32億元,平均市盈率為16.98倍。其中,22只股票為北證50成分股,權重占比達58.77%;民營企業占比近8成,中小企業占比超6成。具體來看,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去年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營業收入平均增幅為23.19%;凈利潤平均增幅為18.82%,呈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在競價交易的基礎上引入做市交易,有助于縮小市場買賣價差,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同時提升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性。
7.貝恩:2022年中國市場戰略交易金額同比降約34%。2月22日,貝恩發布《2023年全球及中國并購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并購市場的總交易規模為3.8萬億美元,同比下跌36%。其中,戰略交易規模為2.6萬億美元,同比下跌32%;中國市場戰略交易的金額為3040億美元,較2021年下降約34%。按月來看,中國市場的交易金額在9-11月出現下滑,但是交易數量在9-12月穩步增長,說明市場出現了大批小型交易。進一步看,中國交易大多規模較小,5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僅發生5筆,占比為17%,同比下降6%;而5億美元以下的交易占比達到了38%。
8.1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37683.5億元。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2023年1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1月,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37683.5億元。國債發行643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6434.9億元,金融債券發行5299.9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8590.2億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162.4億元,同業存單發行10572.2億元。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16.0萬億元,日均成交8866.2億元。單筆成交量在9000萬元以上的交易占總成交金額的51.4%,單筆平均成交量5055.9萬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成交2.1萬億元,日均成交1329.5億元。商業銀行柜臺市場債券成交9.2萬筆,成交金額153.6億元。
9.1月份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登記規模為557.26億元。2月21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月,協會共登記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36只,同比減少14.29%,登記規模557.26億元,同比減少29.37%。其中債權投資計劃35只,規模507.26億元,數量、規模同比分別減少5.41%、12.39%;股權投資計劃1只,規模50.00億元,數量同比減少50.00%、規模同比增加19.05%;保險私募基金未有登記,2022年同期登記3只,規模168.01億元。
10.2月份百城首套房貸利率創2019年以來新低。2月20日,據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月百城首套主流利率平均為4.04%,再創2019年以來新低;二套房利率平均為4.91%,環比持平。2月首、二套房貸利率同比分別回落143BP和84BP。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下,首套利率回調,二套利率保持不變,首二套房貸利率價差進一步擴大至87BP。貝殼研究院監測顯示,2月份,符合首套利率動態調整的38城市中,石家莊、哈爾濱、長春、福州等17個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回調至4%以內。貝殼研究院監測的103個重點城市中共23個城市下調了首套房貸款利率。
11.廣州發布推進雙碳工作的實施意見。2月21日,廣州市政府官網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完善綠色金融政策和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鼓勵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拓寬綠色低碳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碳中和債券等綠色公司信用類債券,支持港澳地區相關機構參與綠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綠色創業投資基金投資。在深入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方面,實施意見提出,依托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12.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售量年增63.6%。2月21日,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售量約1065萬輛,按年增長63.6%。其中純電動車為789萬輛,年增長68.7%;插電混合式電動車為274萬輛,增長50.8%。中國和西歐仍為兩大主要市場,但市占率差異再擴大,中國占63%市場,西歐則為29%。此外,GGII發布數據顯示,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9.8萬輛,同比下降8%;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3.59GWh,同比下降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2.7GWh,同比下降3%;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0.24GWh,同比下降49%。
13.202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突破12億。2月21日,QuestMobile公布2022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大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突破12億大關,同時,用戶黏性也進一步增加,月人均時長和使用次數分別突破177.3小時、2633次。應用上,短視頻已經是用戶時長占比最高的應用,總用戶時長占比達到28.5%(2019年為15.2%),受此影響,即時通訊已經下降到了20.7%(2019年為26.5%)。從人群結構上看,51歲以上用戶占比已達26.4%,突破四分之一關口;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占比達60.6%,突破六成關口。
14.國資委:推動央企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資委表示,按照“一利五率”考核指標體系,聚焦實現“一增一穩四提升”目標,推動中央企業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4個指標進一步提升。加大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關鍵領域的科技投入。健全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加速技術迭代升級。國資委指出,2022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同比增長6.2%,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76.3萬元、同比增長8.7%。
15.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意見。2月23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意見,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有效路徑。允許前海合作區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證券投資等業務。允許在前海合作區開展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用存款賬戶試點,在確保資金使用符合規定、交易行為可追溯的前提下,結算銀行可直接為前海合作區內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辦理人民幣資本金入賬結算業務,無需開立人民幣資本金專用存款賬戶。
16.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智能檢測裝備產業三年發展計劃。2月23日,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目標是到2025年,突破50種以上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推動100個以上智能檢測裝備示范應用,建成從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專用軟件到裝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基本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
17.1月全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長36.5%。2月23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2023年1月全國光伏制造行業運行簡況。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對掌握的企業樣本數據統計,2023年1月全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環比增長1%,同比增長36.5%;硅片產量環比減少11.9%,同比減少4.1%,其中單晶硅片產量占比約98.3%;電池片產量環比減少5.6%,同比增長24.8%,其中單晶電池片產量占比約94.7%;組件產量環比減少16.8%,同比增長18.3%,其中單晶組件產量占比約99.5%;逆變器產量環比減少45.5%。
18.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同比增長超130%。2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23日發布消息,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總產值突破1.2萬億元。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吉瓦小時,同比增長超過130%,其中儲能型鋰電產量突破100吉瓦小時。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風光儲能、通信儲能、家用儲能等儲能領域加快興起并迎來增長窗口期。202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295吉瓦小時,儲能鋰電累計裝機增速超過130%。2022年全國鋰電出口總額3426.5億元,同比增長86.7%,為新能源高效開發利用和全球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19.西安市印發《西安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方案》。2月23日,西安市印發《西安市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實施方案》,促進更高能級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方案》以實現“標準立市、質量強市”為總體目標,強化政府層面與市場層面標準化雙向互動,筑牢標準化頂層設計系統化、統籌化、先進化根基,努力打造貫徹標準化發展戰略、引領標準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內陸先行地,以高標準賦能高技術創新、支撐高效能治理、促進高水平開放、保障高品質生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西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實標準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