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3年4月17日)
1.A股市場全面邁入注冊制時代。4月10日,A股主板注冊制首批10只新股集體上市,標志著A股市場全面邁入注冊制時代。首批上市的10家企業分別為:中信金屬、中重科技、常青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中電港、海森藥業、陜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礦集團。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當日收盤,10只個股悉數收漲,最高漲超221%,其中中電港、登康口腔以及柏誠股份當日均漲逾100%,分別為221.55%、173.89%、110.63%。業內人士表示,全面注冊制改革在發行上市等基礎制度上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生態迎來重構,包容性和市場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2.3月CPI同比上升0.7%,PPI同比下降2.5%。4月11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7%。其中,城市上漲0.7%,農村上漲0.6%;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0.3%;消費品價格上漲0.5%,服務價格上漲0.8%。3月我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環比持平。1—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8%。
3.央行: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4月11日,央行官網披露202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初步統計,202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2.36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606億元,同比少增1144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8480億元,同比少4718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83萬億元,同比多2470億元。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
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4月14日,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確定了八方面的改革任務。一是明確獨立董事職責定位;二是優化獨立董事履職方式,完善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機制;三是強化獨立董事任職管理;四是改善獨立董事選任制度;五是加強獨立董事履職保障。六是嚴格獨立董事履職情況監督管理;七是健全獨立董事責任約束機制;八是完善協同高效的內外部監督體系,形成強大監督合力。
5.新世界中國成功發行國內首單CMBS。4月11日,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內地物業旗艦新世界中國,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國內首單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中金-新世界云門商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該項目發行規模10.01億元,優先級信用評級為AAAsf,發行票面利率3.5%,發行期限為3+3+3+3年,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擔任計劃管理人。本次目標項目為廣州北城市門戶區的新世界·云門NEWPARK購物中心及車位部分。本單CMBS成功發行,是新世界中國充分挖掘和釋放商業地產項目資產價值、賦活存量資產的有益創新嘗試。
6.中證金融下調證券公司保證金比例。4月10日,中證金融下調證券公司保證金比例,將轉融通保證金比例檔次由兩檔調整為三檔,其中,資信優質的公司,保證金比例由20%下調至5%;資信良好的公司,由20%下調至10%;其余公司由25%下調至15%。同時,科創板做市借券保證金比例同步下調,資信優質的公司由10%下調至5%,資信良好的公司由15%下調至10%。以4月7日轉融通、做市借券負債余額測算,保證金比例下調后,應繳保證金(含資金和證券)合計減少301億元,降幅達65%。
7.2023年一季度中國市場并購交易排行榜發布。近日,據 Wind 數據統計,2023 年一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包含與中國企業相關的跨境并購交易)首次公告了 1701 起并購事件,規模約 4136 億元,同比下降約 12.8%。從參與各方所屬地區分布來看,2023 年一季度中國并購市場活躍的仍為一線城市所在地區,地域分布差異較前兩年略有上升的趨勢。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北京市(規模為 1129 億元,同比下降 9.15%)、浙江省(規模為 872 億元,同比上升 4.74%)、上海市(規模為 852 億元,同比下降 43.63%)。
8.銀保監會:探索金融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的有效模式。近日,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銀行業保險業要聚焦農業強國建設重點領域。優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各環節金融供給,積極服務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探索金融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的有效模式,強化對種業、農業科技和農機裝備等關鍵領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積極投入鄉村產業振興,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綜合平衡融資模式,持續改善農民工等新市民群體金融服務。
9.中國信達和深創投合作發力S基金。近日,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全面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攜手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協議,雙方將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合作。在接續基金(S基金)業務方面,通過共同發起設立基金等方式,參與盤活存量基金資產,服務實體經濟;在新經濟領域投資方面,依托各自產業資源,挖掘直接投資及并購投資機會,共同為被投企業賦能;在綜合金融服務、投行及咨詢服務等方面,深入交流、積極探索,拓展合作機會。
10.中證協啟動2023年券商投行業務質量評價。4月14日,財聯社報道,中證協正式啟動了2023年券商投行業務質量評價工作,并商請券商對參評項目范圍進行確認,這是《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發布并實施后第二次評價工作。本次參評項目涉及80家保薦券商,覆蓋全部主板、創業板、科創板首發和再融資項目,共計1979個,較2022年首次評價參評數量增加約600余個。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以及民生證券等7家券商參評數量超過百個,位列前七。
11.首條“西氫東送”管道納入國家規劃。4月10日,從中國石化獲悉,我國首個“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西氫東送”管道規劃起點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點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長400多公里,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管道一期運力10萬噸/年,預留50萬噸/年的遠期提升潛力。管道建成后將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區現有的化石能源制氫及交通用氫,緩解綠氫供需錯配的問題,助力我國能源轉型升級。
12.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通知要求,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推動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工作要點》明確了工作目標:到2023年底,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數字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13.一季度鋰電池出口增速達到94.3%。4月13日,據中國網報道,一季度,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新三樣”,合計出口2646.9億元,同比增長66.9%,占我國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達到4.7%。電動載人汽車出口647.5億元,增長了122.3%,增速在“新三樣”中最快,同時占我國汽車出口的比重提升5.1個百分點,達到43.9%。同時,在國外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鋰電池出口1097.9億元,增速達到94.3%,太陽能電池出口突破900億元,增長23.6%。
14.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出臺在即。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國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礎技術的自主創新、推廣應用、國際合作,鼓勵優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軟件、工具、計算和數據資源。中關村智能科技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相關條例可以看出,我國極為重視此輪AI所引領的科技變革,有關部門在鼓勵自主創新、推廣應用、國際合作的同時,也致力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
15.融創中國宣布復牌:境外債務重組正在實施。4月12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復牌指引已滿足,將在4月13日上午9時起于聯交所恢復買賣。根據復牌公告,融創分別在去年12月、今年3月底完成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2022年中期及全年業績,上市規則規定的所有財務業績均完成刊發。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融創資產總額約10902億元,2022年收入967.5億元,顯現出支撐可持續經營的基礎。融創中國已與公司境外債權人小組就建議境外債務重組達成協議,目前重組正在實施。
16.一季度陜西省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長。4月12日,陜西日報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一季度,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20.63萬戶,同比增長33.74%。其中,新登記企業6.57萬戶,同比增長63.72%,高于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平均增速近30個百分點。全省新登記民營經濟經營主體20.29萬戶,同比增長33.36%。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6.22萬戶,同比增長63.93%。截至3月底,民營經濟實有經營主體530.79萬戶,同比增長8.45%,占全省實有經營主體數量的98.02%。
17.陜西高院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健全完善省級金融協同治理工作機制。4月12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銀保監局、陜西證監局、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五部門舉行新聞發布會,共同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金融協同治理機制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意見》設置10項工作機制,30條具體舉措,著力推動金融領域矛盾糾紛源頭多元化解,確保金融工作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