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3年4月23日)
1.國家統計局: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 11575 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07947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165475億元,增長5.4%。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義增長5.1%,比上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895元,同比名義增長4.6%。
2.財政部:2023年1-3月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3228億元。4月18日,在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發布會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1-3月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3228億元,主要支持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領域。另外,財政部正在持續強化專項債券管理,一是將債務限額及時下達各地,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二是指導地方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加強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三是將專項建設收支全面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戰略。
3.財政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728億元,同比下降27%。4月18日,財政部公布2023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341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603億元,同比下降4.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34738億元,同比增長5%。全國稅收收入51707億元,同比下降1.4%;非稅收入10634億元,同比增長10.9%。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1614億元,同比增長2.1%;土地增值稅1801億元,同比下降18.7%;房產稅869億元,同比增長23.1%;耕地占用稅411億元,同比下降5.5%;城鎮土地使用稅551億元,同比增長18.6%。
4.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交易。4月21日,30年期國債期貨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據了解,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與此前上市的國債期貨品種規則基本一致,合約標的為面值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3%的名義超長期國債,掛牌合約月份為最近的三個季月,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3.5%,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3.5%。此前,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大關鍵期限的國債期貨已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將彌補超長期國債市場風險管理工具的空白,形成“短—中—長—超長”國債期貨市場體系。
5.河南資產聯合信陽市設立10億元穩定發展基金。近日,財聯社從河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獲悉,信陽豫申穩定發展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揭牌儀式在信陽市舉行。該基金由河南資產聯合信陽申信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設立,注冊資本10億元。信陽穩定發展基金重點面向信陽地區的問題樓盤化解、問題企業紓困、破產重整等領域進行投資。截至目前,河南資產已在鄭州、新鄉、漯河、駐馬店等地牽頭設立多只支紓困基金或穩定發展基金,累計投入約30億元,參與盤活問題樓盤達16個,全力助推“保交樓、穩民生”。
6.中誠信國際:2022年地方AMC債券凈融資額略有回升。4月20日,中誠信國際發布《2022年度地方AMC發債特征與市場展望》,報告顯示,行業內企業近年盈利能力與資產負債率分化明顯;2022年地方AMC債券凈融資額略有回升,上半年凈融資額顯著高于下半年;地方AMC的不良資產處置發展路徑將由粗放化向精細化轉變,作為本地的AMC,注重本地資源的協同,挖掘不良資產的內在價值變得更為重要;AMC將債券市場作為補充資金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未來有待拓展多渠道的融資方式以延續業務經營。
7.標普:房地產行業壓力或2024年見頂,不良貸款比率未來兩年達到4.7%。4月20日,標普全球評級表示,中國的經濟復蘇令銀行走上了正常化之路,但部分板塊的恢復速度較慢,其中包括房地產相關貸款。標普預計小企業的不良貸款比率將在今年見頂,占其貸款的3.3%。房地產行業的壓力可能要到2024年才會見頂,其不良貸款比率在未來兩年達到4.7%。中國重新放開將減少需要延期償付的貸款并改善其貸款的償還率。同時,資產分類規則最近有所收緊,因而預計報表不良貸款在未來數年可能會微幅上升。
8.中國信達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4月18日,貴州省政府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中國信達是我國四大不良資產處置公司之一,此番聯手不良資產處置龍頭,或為貴州省化解債務增添重要力量。上周,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刊發“無力化債“的文章曾引發關注。目前,貴州省城投平臺存量債總額為3180億元,2023年、2024年分別到期726億元、1026億元。對于貴州省的債務化解,機構認為未來出現局部銀行貸款重組的可能性更大。
9.國資委: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4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的通知》,強調了以下幾點:嚴查股權投資、工程建設、資金管理、對外擔保、金融業務等領域違規問題線索;對“空轉”“走單”虛假業務問題“零容忍”;重點關注違規問題線索“零報告、零移交、零追責”的子企業;高度關注房地產信托、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非主業投資等風險;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監督追責信息系統對接;建設企業責任追究工作專業人才庫。
10.3月份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近日,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64個和57個,比上月分別增加9個和17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6%和0.3%,漲幅比上月均擴大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與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2%。
11.三部委發文助推鑄造和鍛壓行業發展。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涵蓋范圍較廣,鑄造領域相關公司有望受益。《意見》提出2025年一體化壓鑄成形等先進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加快行業綠色發展等。業內專家認為,一體化壓鑄過往多由產業端需求推動,首次作為具體技術迎來國家層面政策指導與推動,具有重要意義,產業趨勢及應用目標進一步明確,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此外,再生金屬環節企業有望受益。
12.中注協約談大信 提示頻繁"換所"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風險。4月19日,據中注協網站披露,近日,中注協書面約談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提示頻繁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風險。中注協指出,近幾年,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司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甚至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問題,引起了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關注,審計風險較高。中注協提示注冊會計師在執行相關審計業務時,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一是加強前后任注冊會計師溝通。二是嚴格做好風險評估工作。三是關注收入審計。四是關注或有事項和重大非常規交易。
13.廣東惠州出臺“金融23條”。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等聯合印發《2023年惠州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提出,立足產業布局和資源稟賦,以全面注冊制為契機強化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持,開展廣覆蓋、多層次、全方位的資本市場政策宣講和專題資本市場培訓。強化上市企業梯隊建設,建立領導掛鉤服務機制,完善全過程“綠色通道”服務機制和規定限時辦結制度,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力爭走訪服務擬上市企業50家,新增上市后備企業20家,實現5家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目標是3年內上市企業數量較“十三五”末實現倍增,新增直接融資規模超200億元。
14.237家A股公司披露2022年度ESG報告。近日,A股上市公司進入ESG報告的密集披露期。據Wind數據及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統計,自3月1日以來,截至4月19日,已有237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2022年度ESG報告。同時,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發布或修訂董事會戰略及ESG委員會工作細則。此外,國資委正研究推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而根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4月7日公告,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等6條央企指數將于5月4日發布。
15.海外電池廠對2023年全球鋰電池的增長保持樂觀。4月20日,據澎湃新聞,中信證券研報稱,海外主流電池廠相繼發布2022四季度經營情況。營收和裝機量方面,各家保持增長態勢,但受原材料上漲以及年末計提一次性費用影響,各家電池廠利潤率出現一定下滑。展望2023年,各家對營收及利潤率增長保持樂觀,看好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增長以及IRA政策帶來的稅收補貼對利潤率的驅動,具體影響數額還需等待IRA細則進一步公布。全球電動化趨勢保持不變,海外電池廠對2023年全球鋰電池的增長保持樂觀,當前時點繼續建議把握全球電動化供應鏈優質標的機會,尤其是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供應鏈。
16.寧德時代發布凝聚態電池。4月19日,在 2023 上海車展上,寧德時代發布創新前沿電池技術——凝聚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創造性地實現電池高比能與高安全兼得。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表示,這是寧德時代在電池上的一個重要巨大突破。目前,公司正在進行凝聚態電池在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這款電池目前成本相對較高,在乘用車領域更適合高端車型,今年內具備量產能力。在本次上海車展上,寧德時代還發布了零碳戰略,將在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
17.華為宣布實現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發和替換。4月20日,華為宣布已實現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發,基于華為歐拉操作系統、GaussDB等根技術,并已完成對舊ERP系統的替換。目前,MetaERP已經覆蓋華為100%的業務場景和80%的業務量,經歷了月結、季結和年結的考驗,實現了零故障、零延時零調賬。華為董事、質量與流程IT部總裁陶景文表示,斷供停服是一場巨大的危機,也讓華為重新審視老ERP的問題和發展限制,最終決定不僅要全棧自主可控,且要基于云原生、元數據多租、實時智能等新技術,打造面向未來的下一代企業核心商業系統。
18.一季度陜西RCEP簽證出口貨值同比增長330%。4月17日,據陜西日報報道,自《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以來,該關持續加強宣傳培訓,強化措施落地,幫扶企業用足用好關稅減讓政策,支持企業擴出口穩市場。據統計,一季度,西安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283份,出口貨值2.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330%,企業預計可享受目的國關稅優惠1100萬元。為助力更多企業享受RCEP政策紅利,西安海關突出關稅減讓安排、累積規則等重點亮點內容,采用“線上+線下”方式舉辦RCEP專題培訓,為轄區企業開展政策解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