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3年7月31日)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要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要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2.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7月26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5.25%至5.5%的水平,達到自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是美聯儲6月暫停加息一次后再次重啟加息,也是自去年3月以來第11次加息。美聯儲在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例會后發表聲明說,當前美國經濟活動繼續溫和增長,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保持在低位,通脹率仍然很高。鮑威爾表示,未來是否會加息將根據各項經濟指標來決定,包括通脹、就業、消費數據等。9月例會“有可能加息,也有可能暫停加息”。
3.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工作的五年規劃發布。7月27日,新華社受權發布《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工作的五年規劃(2023-2027)》,提出企業國有資產管理評價指標除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營業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外,研究增加反映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自主創新貢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高質量發展類指標;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評價指標在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發展質量、風險防控、經營效益等管理指標基礎上,研究增加反映國有金融資本布局優化、支持民營經濟和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等指標。
4.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6.8%。7月27日,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884.6億元,同比下降16.8%,降幅比1-5月份收窄2.0個百分點。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002.0億元,同比下降21.0%;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872.0億元,下降18.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66.8億元,下降12.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689.2億元,下降13.5%。1-6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2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9個行業下降。
5.銀保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迎新規。7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擬對原有監管規定進行全面修訂,要求操作風險管理覆蓋所有部門、崗位、員工和產品。主要內容為:一是銀行保險機構適用統一的監管規則。同時,考慮到保險行業未將操作風險作為可量化風險進行管理,規定保險機構不適用風險計量、計提資本等方面要求,明確保險集團(控股)公司、再保險公司等參照執行。二是區分規模實行差異化監管。參照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機構的認定標準,《辦法》劃分規模較大和規模較小的銀行保險機構,分別適用差異化的監管要求。
6.銀登中心發布《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年度報告(2022年)》。7月25日,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發布的《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78家機構在銀登中心開立598個賬戶,累計成交224單試點業務,未償本息合計369.93億元,同比增長99.22%,平均本金回收率54.72%,平均折扣率30.19%,參與主體數量和成交規模穩步增長。在底層資產中,個人經營類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占比較高,合計占比約九成。資產總體貸款逾期時間較長,主要集中在5-10年區間,貸款分類主要為損失類和已核銷類,超八成資產進行了訴訟,訴訟進度主要為終本執行。
7.國家發改委:鼓勵民營企業用好基礎設施REITs等創新工具。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發布《關于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從4個方面提出了17項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表示,發改委始終重視并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盤活存量資產工作。一是鼓勵民營企業用好基礎設施REITs等創新工具,盤活自身現有的存量資產;二是鼓勵民營企業優化發展模式,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在不增加負債率的基礎上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投向新能源等發展空間較大的行業領域;三是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盤活國有企業存量資產,并將基礎設施REITs作為投資退出渠道之一,努力形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雙贏局面。
8.千億房企泰禾集團正式退市。7月28日,深交所發布關于泰禾集團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公告顯示,泰禾集團股票在2023年5月8日至2023年6月2日期間,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了《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第9.2.1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根據《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修訂)》第9.2.5條的規定以及上市審核委員會的審議意見,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同時,該公司股票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不進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將于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后十五個交易日內摘牌。
9.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支持協調發展、共享發展政策指引。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支持協調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下稱《協調發展指引》)和《支持共享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下稱《共享發展指引》)。其中,《協調發展指引》從區域協同發展、城鄉一體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發展、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等四個方面,梳理形成了涵蓋216項支持協調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共享發展指引》從推進鄉村振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等四個方面,梳理形成了涵蓋182項支持共享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據悉,此次兩項指引的發布,進一步優化完善了稅費優惠政策指引體系。
10.深圳數交所聯合近50家單位成立“開放算料聯盟”。7月25日,深圳數交所聯合近50家單位成立“開放算料聯盟”,共同發起機構包括騰訊云、華大基因、云天勵飛、奧比中光、優必選、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華傲數據等企業,深圳市人工智能學會等協會,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等智庫及研究機構,以及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港理工等大學。據悉,該聯盟將圍繞高質量中文訓練數據和多模態訓練數據,協調數據要素、數據治理、訓練數據、數據標注、合成數據等相關標準制定,協助數據交易所增加大模型相關的新品類和新專區。
11.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增長7.3%。7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信息顯示,據對全國7.2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調查,2023年上半年,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35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3%。其中,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235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0%,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7個百分點。分產業類型看,文化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857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10027億元,增長4.8%;文化服務業30758億元,增長14.9%。
12.國產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開始量產。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據了解,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期以來,這項技術設備掌握于幾家國際大公司手中,采購成本極高,間接加重了患者負擔。然而,核磁共振設備涉及磁體、譜儀、梯度線圈、射頻放大器等大量高精尖核心部件,只靠一家企業的研發資源力有不逮。著眼于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企業緊密合作,利用自身雄厚的研發實力協同攻關,很快形成了100多個發明專利,助推國產核磁共振儀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功打開了市場。
13.陜西省、西安市2023上半年GDP正式公布。7月28日,陜西省、西安市官微相繼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03.2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54.27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7496.61億元,同比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7252.32億元,同比增長6.2%。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604.9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6%,較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7.18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1887.64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3600.16億元,增長5.7%。
14.西安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獲批。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確定并正式發布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西安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至此,西安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四型”國家物流樞紐和西安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已全部成功入選國家建設名單。據了解,西安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多業融合、內外鏈通、數智賦能、安全保供”為建設目標,依托灞橋區、臨潼區、高陵區、閻良區(航空基地)、西咸新區等部分區域規劃建設,樞紐占地面積6057畝,25個支撐項目總投資113.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