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欄目
陜西金資資訊動態(2023年9月11日)
1.國家發改委宣布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近日,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中央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早見效。據悉,民營經濟發展局的主要職責是:跟蹤了解和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統籌協調、組織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擬訂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政策。建立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協調支持民營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國家發改委稱,下一步將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認真總結提煉地方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動各地互學互鑒,共同提升服務民營企業的工作水平。
2.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 。9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1-8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5%。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3%。據測算,在8月份0.1%的CPI同比漲幅中,上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上月為0;今年價格變動的新影響約為-0.1個百分點,上月為-0.3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保持穩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8月,消費市場繼續恢復,供求關系持續改善,CPI環比漲幅略有擴大,同比由降轉漲。
3.《金融穩定法》被明確列入立法規劃。9月8日,全國人大在官方微信號發布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穩定法》(下稱“《金融穩定法》”)被明確列入第一類立法項目,即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議的法律草案。據了解,《金融穩定法》草案旨在建立健全高效權威、協調有力的金融穩定工作機制,進一步壓實金融機構及其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和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和早期糾正,實現風險早發現、早干預;建立市場化、法治化處置機制,明確處置資金來源和使用安排,完善處置措施工具,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追究,以進一步筑牢金融安全網,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4.浙商資產競得170億元個貸不良資產包。近日,來自于捷信消金的本息合計170億的個貸不良資產包在銀登中心成交,受讓方為浙商資產。今年5月份,浙商資產公開表示,已充分認識到個貸不良資產化解社會使命的重要性,于2020年7月成立專項小組,對個貸業務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調研,走訪監管部門、出讓方、律所、處置機構并充分論證后,決定把個貸不良處置業務作為公司的戰略業務來發展。據2022年銀行業年報顯示,個人貸款的不良率集體走高,2022年末商業銀行個貸不良余額約7500億元,再加上其他非銀機構,個貸不良市場已達到萬億規模。隨著個貸不良批轉試點的擴容,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預計新增入場機構500家左右。
5.湖南通過全國首個省級化債方案。近日,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湖南省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方案(送審稿)》。這是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一攬子化債方案后,首個通過化債方案的省份。8月30日,財政部發布《2023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稱,中央財政積極支持地方做好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督促地方統籌各類資金、資產、資源和各類支持性政策措施,緊盯市縣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優化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逐步緩釋債務風險。根據2023年湖南省政府專項債券信息披露文件,2022年,湖南省全省綜合財力(含轉移支付)為11219.8億元,全省政府債務15407.7億元,債務率達137%,比2021年上升17個百分點,比2020年上升27個百分點。
6.國有大中型銀行陸續發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細則。9月7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大中型銀行發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細則,包括調整范圍、調整規則、申請方式及調整時間、申請渠道等熱點內容。關于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范圍,上述銀行公布的申請方式和調整時間也趨同,即原貸款發放時執行所在城市首套房貸利率標準的存量房貸,將于2023年9月25日集中批量調整合同貸款利率,客戶無需單獨申請。而“二套轉首套”、不良狀態存量貸款等其他情況則需要客戶單獨申請。易居研究院表示,存量房貸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居民負擔,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亦可一定程度減緩居民提前還貸情況。
7.深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征求意見。9月7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深圳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試點辦法,試點基金可依法依規投資以下范圍:未上市公司股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和交易的普通股,包括定向發行新股、大宗交易、協議轉讓以及可轉換為普通股的優先股和可轉債;可作為上市公司原股東參與配股,以上如構成對境內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的,應符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不良資產投資;為所投資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業務。試點辦法規定,試點基金可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運作,不得直接或間接向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投融資。
8.上海調整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9月7日, 據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消息,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調整本市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的通知》,自2023年10月7日起正式實施。通知明確,對借款人購買6(含)至35年之間房齡的存量住房的住房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進行調整。其中,所購存量住房房齡為6(含)至20年之間的,住房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從原來的不超過“35減房齡”的計算規則調整為不超過30年;所購存量住房房齡為20(含)至35年之間的,住房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從原來的不超過15年調整為不超過“50減房齡”。
9.二季度末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8.07萬億元。9月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官微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8.07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67.28萬億元增長1.17%。數據顯示,約68.07萬億元資管總規模中,公募基金規模達27.69萬億元,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6.25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6.66萬億元,基金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達4.50萬億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為2931.40億元,私募基金規模達20.80萬億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規模為1.96萬億元。
10.證監會發布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意見。近日,證監會制定并發布了《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提出相關舉措:一是有效改善新增上市公司結構,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安排。二是持續豐富產品體系,改進和完善交易機制,調整優化發行承銷制度,加強多層次市場互聯互通,擴大投資者隊伍。三是更好發揮中介機構作用,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完善市場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處置機制,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發揮好改革試驗田作用。四是強化組織保障,強化全鏈條監督制衡。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17家,是開市時的近3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四成,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北交所先后上線北證50指數,推出融資融券和混合做市交易。啟動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累計發行3.3萬億元。
11.8月中國進出口同比下降2.5%。9月7日,海關總署網站消息,據海關統計,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7.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1%。其中,出口15.47萬億元,增長0.8%;進口11.61萬億元,下降1.3%;貿易順差3.86萬億元,擴大7.3%。8月份,我國進出口3.59萬億元,同比下降2.5%,環比增長3.9%。其中,出口2.04萬億元,同比下降3.2%,環比增長1.2%;進口1.55萬億元,同比下降1.6%,環比增長7.6%;貿易順差4880億元,同比收窄8.2%。具體表現為: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對東盟進出口增長,自歐盟、美國進口增長;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汽車出口增長強勁。
12.BC電池大獲關注,光伏電池技術或迎更迭。近日,隆基綠能在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表示,BC類電池在未來會逐步取代TOPCON電池,在接下來的5-6年,BC類電池會成為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且未來公司大量產品都會走向BC技術路線。目前,隆基綠能BC產能主要為30GW HPBC(高效復合鈍化背接觸技術)電池項目,并已于今年上半年投入量產。據管理層透露,目前新產線基本達到此前預期,預計今年底實現達產,目標每個月有2.2GW的產出,折合年化產能超過25GW,基本保證明年30GW的產出保障。需要注意的是,BC是背接觸電池的統稱,除了現階段主推產品HPBC之外,還包括多種技術分支,如HBC(異質結背接觸)、TBC(隧穿氧化層鈍化背接觸)等。據了解,由于BC電池采用正面無金屬柵線設計,其在發電量上具備顯著優勢。
13.股票ETF最新管理總規模正式突破1.7萬億元。9月4日,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765只股票ETF(統計股票ETF和跨境ETF)最新管理總規模正式突破1.7萬億元,距離8月1日正式突破1.6萬億僅過去1個月時間。8月以來,資金借道股票ETF凈流入資金超1600億元,今年以來已經凈買入約4300億元。8月18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詳細闡述了這一重要決策的具體落實情況:其中,在投資端改革的推進中,證監會計劃放寬指數基金的注冊條件,以提高指數基金的開發效率;同時鼓勵基金管理人在產品創新方面加大力度。
14.西安智算中心達到每秒30億億次的算力速度。近日,在位于西安市雁塔區的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下簡稱西安智算中心),達到每秒30億億次的算力速度。據悉,作為西部首個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西安智算中心算力規模達300P,相當于150萬臺家用電腦的計算能力,24小時可處理數十億張圖像、數千萬人的DNA數據和10年自動駕駛數據。今年6月,西安智算中心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名單。目前,中心已與全國18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輸出涉及多行業解決方案179個,開展科研項目16個,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加速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