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陜西防范化解新增風險 為復工復產注入金融動力
金融是助力復產復工的重要抓手,此次疫情雖然不會在根本上影響陜西經濟的長期向好趨勢,但在短期內我省部分企業會面臨陣痛和挑戰。為積極有效克服疫情影響,我省金融機構采取各類措施,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和地方經濟發展。
疫情導致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下降
無息貸款幫企業解燃眉之急
疫情期間,我省部分中小企業停工停產,導致餐飲、百貨等商貿流通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下降。從事工程建設安裝的西安鑫佳實業有限公司也面臨同樣問題。公司法人代表王馨表示,本來企業一些應收賬款,因為疫情的影響沒有及時到位。由于陜西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出臺政策,一筆800萬元無息貸款幫助公司解決了不少問題。“如果沒有這筆錢確實不太好辦,因為在復工階段,我們這種貿易企業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王馨告訴記者。
省級應急轉貸平臺
累計向全省提供轉貸資金6680萬元
為幫助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更好對接金融服務,在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和支持下,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牽頭成立了陜西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免費應急轉貸服務。
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投行一部總經理陳威介紹,作為聚焦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省級應急轉貸平臺,由服務中心免費提供應急轉貸服務,已經累計提供轉貸資金6680萬元,涉及陜西多個地市和多個行業。
打通渠道
力促全省實體企業分享降準紅利
面對疫情影響的新增金融風險,3月24日,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控股陜西信用增進公司成為全國第五家、省級第三家AAA信用增進機構,信用增進能力躍居全國前列,積極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陜西金資還將大力創新推動在全國位居前列的市場化債轉股業務提質增量,與中央金融機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機制,打通定向降準資金進入市場化債轉股渠道,力促全省實體企業分享降準紅利。陜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冷勁松表示:“按照放大10倍的要求,可以通過增信方式為我省企業通過公開市場融資約500億元,同時也能夠間接撬動1000億元的資金投向陜西各個領域,來助推企業發展和穩增長。”
疫情期間全省銀行機構
累計向企業新發放貸款2429億元
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國開行陜西省分行、秦農銀行等多家省內金融機構建立普惠金融紓困機制,設立專項信貸資金,出臺專享續貸政策,加大“減費讓利”力度,制定專屬服務措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支持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據統計在疫情期間,全省銀行機構累計新增授信4512億元;累計向企業新發放貸款2429億元。累計向1210戶參與防疫工作的企業單位發放貸款242億元。向11.48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445億元。全省保險業累計為復產復工提供風險保障1676億元,補償客戶損失1.72億元。